新闻中心

力合科创党委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

发布时间:2024-09-09 浏览次数:469

      9月5日,力合科创党委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力合科创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贺臻同志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宣讲,会议由力合科创党委副书记邓康诚同志主持。

       贺臻同志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决定》,深入宣讲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深刻阐释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和重大原则,并对《决定》提出的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大举措谈了认识体会,重点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了六方面工作要求。一是围绕核心竞争力,加快将力合科创打造成中国早期硬科技投资孵化第一品牌;二是聚焦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优化升级,加强对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产业的投资孵化服务,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三是抓好重资产板块的业务结构调整,由开发建设转为精细化运营;四是推动轻资产板块业务转型,探索以提升协同盈利能力为目的的新业务模式;五是挖掘科创服务潜力,做精做细、做出特色;六是加强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贺臻同志表示,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市国资委党委、投控公司党委的统一部署,直面问题挑战,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努力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培育新动力、实现新突破,着力提供一流科创服务、培育一流科技企业,加快打造中国早期硬科技投资孵化第一品牌,参与和支持投控公司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为深圳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作出国企新贡献!

        力合科创领导班子成员、本部全体员工、所属企业班子成员和中层正职管理人员在主会场和各视频分会场参会。


力合科创

友情链接

  • 深圳市人民政府
  • 清华大学
  •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 深圳市通产丽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通产丽星公众号

    力合科创公众号

    版权所有© 必赢net.95(中国)有限公司-BinG百科  备案号:粤ICP备05062082号 粤ICP备2021027412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4173号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清华信息港科研楼10楼   
    5月22日至24日,2025 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展暨第六届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办。作为深国资系统的综合性创新平台,力合科创携立谱智造、中科第五纪、迈特芯等AI新势力亮相,集中展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成果。本届展会是全国首个专业人工智能终端展,由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指导,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与深圳会展中心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以“智联万物·端启未来”为主题,汇聚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家企业,为全球产业界呈现一场“技术+产品+场景+生态”的全景盛宴。锚定“AI+工业”新赛道,立谱智造凭借“AI Multi-Agent”工业智能体解决方案成为展会焦点。其自研的“九头鸟”混合专家垂类大模型,深度融合工业设计、生产全流程,实现从概念草图到3D建模、智能核价、工艺排程的分钟级高效协同。据立谱智造负责人介绍,AI智能核价技术可将传统3-5天的核价周期缩短至30秒,准确率超95%;CAD建模技术则使设计周期缩短70%,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供关键技术支撑。聚焦具身智能工业制造前沿领域,由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团队创立的中科第五纪,在早期阶段便获得力合科创深度支持,并协助其技术研发与商业化落地。该团队的“具身通用大脑”技术,通过物理属性与数据知识混合驱动,攻克了工业场景中装配、智能焊接等复杂任务的智能化难题,已获得汽车装配、家电组装等行业头部厂商的高度认可。深耕具身智能芯片研发领域,迈特芯以自主创新攻克大模型端侧部署难题。其研发的支持1B至32B参数规模的端侧大模型芯片,采用立方脉动架构、张量压缩算法等核心技术,为AI手机、穿戴设备及机器人提供了实时推理算力支持。该项目由南方科技大学余浩教授领衔,汇聚吴文俊人工智能获奖团队等顶尖人才。作为中国最早聚焦硬科技投资的机构之一,力合科创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等“硬科技”领域产业,涵盖人工智能等前沿赛道。通过资本注入、技术对接、产业链资源整合等多维度赋能,力合科创已助力众多硬科技企业实现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此次的参展项目,正是力合科创“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资战略的生动实践。力合科创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与相关企业及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持续挖掘和培育更多人工智能领域的优质项目,以“耐心资本 + 生态赋能” 双引擎驱动,推动硬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熊子恒)